海外归来志未酬,风尘仆仆群山头。
轮盘日夜无停息,不复山河誓不休!
这是南侨机工第十一大队倪鸿声
于1940年5月写下的诗句
“南侨机工”
一群抗战中“特殊身份”的战士
要了解这个热血而悲壮的群体
就离不开几个数字
每个数字背后的故事都令人动容
蒋印生
全球最后一位健在的南侨机工
于2022年10月29日上午
在重庆永川与世长辞
享年96岁
蒋印生,1927年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是祖籍广东顺德的侨胞,13岁就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第九批回到祖国,成为3200多名南侨机工的其中一员。
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老兵,2015年,赴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阅兵仪式,荣获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南侨机工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特殊团体。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开始封锁沿海交通通道。1938年10月以后,除了滇缅公路,其余国际通道均被切断,购买和援助的大量抗战物资只能从刚建的滇缅公路运入。滇缅公路崎岖不平,地势极为险恶,没有技术熟练的驾驶员是无法胜任的,国内缺此人才。1939年,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响应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的号召,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分9批毅然回到硝烟弥漫的祖国,在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上,南侨机工日夜兼程抢运抗战急需物资。他们要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横断山脉、横穿怒江、澜沧江和漾濞江等激流险滩,公路两旁常常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
南侨机工不仅肩负着急难险重的运输任务,还要面临恶劣的道路环境和自然气候、日军飞机成群结队的狂轰滥炸和蚊虫肆虐、疟疾等疾病高发带来的生命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至1942年间,在滇缅公路上,1000多名南侨机工献出宝贵的生命,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人,他们共抢运约50万吨军需物资、15000多辆汽车及其他无法统计的各类物资,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18年,云南省档案馆馆藏的“南侨机工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南侨机工”,
不仅代表着80年前3200余位华侨,
毅然回国抗战的赤子情怀,
更代表了海外华侨华人,
对祖国永远不变的热爱!
永不忘三千英雄!
(图文来源于中新网、共青团中央网站资料整理)